程银行,1982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副研究员。
程银行政治思想合格,学术作风端正。思想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积极学习先进模范,具有地质科技创新精神,秉持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守科学道德规范。
程银行长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等野外第一线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工作,刻苦努力,认真负责,学术作风端正,对待科学工作具有严肃、严谨、严格的价值观,在地质科技实践中勇于创新。参加、主持国家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多项,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国内外期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其中,国外SCI索引5篇,发表于OGR影响因子3.993(1篇)、JAES影响因子2.866(2篇)、GJ影响因子1.654(2篇)等国际期刊,EI索引5篇。提出了中新世末次隆升构造、松辽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反转构造等制约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新认识;明确了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俯冲→碰撞→造山后伸展等不同造山过程。
主要科技贡献和成果有:
1、区域地质调查成果。2005年以来,程银行承担地质调查项目8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国家地质调查项目4项,参加区域地质调查项目4项,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为地质、矿产等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组织编写了地质调查报告3份,均获得优秀等级,调查报告和成果图件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好评。组织实施的区调项目工作新发现了12处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化)点,为矿产资源预测工作部署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创新性科研项目和成果。程银行具有活跃的创新思想和科技创新思路,申请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以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为出发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6项,其中,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直接经费66万元。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科技部铀矿973计划项目、铀矿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2项,2个项目中均负责构造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参加省部级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参加铀矿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675)1项。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国际SCI索引论文5篇,EI索引论文5篇),成果具有创新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部分成果发表于Ore Geology Review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Geological Journal、地球科学、地质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
程银行创新性的成果认识主要有:
①在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造山过程取得了新认识。分别从晚古生代火山岩、侵入岩的时空关系、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变形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变化规律等方面,精细讨论了晚古生代俯冲造山→碰撞造山→造山后伸展等不同造山过程,这一认识对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成功申请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②提出早二叠世(280Ma)贺根山缝合带造山作用结束。新发现了大规模辉绿岩墙、角闪石岩、辉长岩等基性杂岩与同时代的碱长花岗岩同空间侵位,同位素年代介于272—285Ma,标志着早二叠世贺根山缝合带造山作用结束,这一认识对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③通过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提出了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的大规模褶皱构造和逆冲断裂形成于渐新世—中新世,即构造反转,时间上与太平洋板块在这一时期俯冲角度由大变小和俯冲方向由NNW向NWW转变的时间一致,并与砂岩型铀成矿的时间高度吻合,指出这次构造事件与地浸砂岩型铀矿相关,对整个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和砂岩型铀成矿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④提出了中新世末次隆升构造制约了砂岩型铀成矿的形成。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陆陆碰撞,太平洋俯冲科罗拉多—安第斯山脉形成、东非裂谷带形成等在中新世时期均经历了强烈的构造隆升事件,奠定了现今的构造格局,这次构造对具有易散易聚、水成的、动态的等特征铀元素的早期矿床进行了改造和破坏,在地表含氧流体的作用下,在新的氧化还原位置重新富集成矿,明确了地浸砂岩型铀矿主成矿期,对解释不同层位中铀成矿作用时间相同的现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创新性的提出了赤道两侧副热带高气压带制约砂岩型铀成矿的形成。赤道两侧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高压)为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控制了气候变化,影响了表生流体的形成,从而制约着地浸砂岩型铀成矿作用。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20号 电话:(022)23678395 邮箱:tjsdzxh2017@126.com
津ICP备19011918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9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