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人才 > 科技人才 > 文章正文
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韩国猛
【发布时间】 2018-05-25        【来源】        【作者】

 

韩国猛,中共党员,中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1998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石油勘探目标评价及井位部署工作。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大港油田整体已进入勘探的中后期,勘探每前进一步都步履维艰。韩国猛凭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以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扎扎实实,刻苦钻研,执着探索,成效显著。

1、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硕果累累

韩国猛勇于突破惯有的思维窠臼,不断提供出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技术创新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港油田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大港油田公司标兵、大港油田公司先进生产者、集团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寻求突破

工作中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从整体上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精诚合作的团队氛围。结合不同潜力区带存在的勘探难点及技术瓶颈,刻苦钻研,相继在斜坡区、复杂断裂带及成熟区带提出一批批优质高效井位,自参加工作以来设计预探井125口,钻探成功率84.8%,分别在极浅层、浅层、岩性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等领域勘探获得突破,发现2个亿吨级、15000万吨级规模增储区,提供1个千万吨级规模效益储量区及多个小而肥的建产区块,为油田增储稳产及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1)总结“下生上储、河道砂体控藏、主体富集、叠置发育”的浅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在大港油田首次利用各项技术精细刻画浅层有利河道砂体展布,在新近系发现多个当年勘探当年投入开发的高效储量区块,多口井单井累计采油1-2万余吨,形成针对浅层河道砂体研究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勘探技术研究方法,对大港油田浅层河道砂岩油气藏深化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2)深化极浅层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浅层气层具有低频强振幅的亮点特征,并建立不同的模型分析地震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充分应用地震属性振幅—频率交汇叠加、AVO技术开展多方法预测潜力区带及潜力层,完钻3口井均获工业气流,将港东、港西油田的最浅工业气层深度推到500余米,扩展了勘探开发领域。

3)精细研究,精细评价,北大港构造带东翼加快方案研究取得显著成效。针对北大港构造带东翼的特点及勘探难点,在深化东营组—沙一段沉积体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进行等时对比,细分15个砂层组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勘探潜力目标。同时,以地层岩性油气藏理论指导,建立油藏模型,立足对油藏的整体认识,以录井资料为主,测井资料为辅,开展油层综合评价,老井试油与新井钻探同步实施,设计探井14口,多口井获工业油流,1口井获百吨高产,形成规模增储区,同时掀开大港油田岩性油气藏勘探序幕。

4)开展港北垒块及滨海台阶带精细构造解释,优化了断裂组合关系;结合宏观沉积古背景研究,首次明确了盆内物源体系,并充分运用地震属性融合分析圈定有利储层发育区;通过精细地层对比、精细储层评价及基于油藏模型的油层评价,建立地质模型,开展相控储层预测及精细砂体刻画,多层系立体评价,部署钻探9口井获得成功,发现5000万吨规模增储区。

5)针对歧北斜坡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技术瓶颈,提出了“老区新探,规模增储”的研究思路。充分应用歧口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和古构造控砂控藏研究,分析歧北多阶挠曲斜坡的形成及演化特点,明确了近岸水下扇、滩坝、辨状河三角洲和湖相碳酸盐岩四大沉积类型,首次建立“多源供砂、断槽输砂、坡折控砂”的控砂机制,改变了过去认为歧北斜坡“物源供给弱,砂体规模小”的认识。创新构建“源内成藏、复式疏导、高油低气、上油下气、优势相富集、复式叠合连片成藏”的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整体部署井位30余口,钻探成功率高达93%,两口井获得百吨以上高产,发现两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成为老区新探的成功典范,实现了滨海油田的首个突破,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重要成果一等奖。歧北斜坡勘探不仅丰富了富油气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成藏理论,并且形成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工作方法,为大港油田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借鉴。

6)转变板桥斜坡多年“构造找油”思路,开展高勘探程度区岩性油气藏精细评价。首次明确各物源口沉积体系波及范围,创新提出“滨I油组继承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的特点,水下分支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发育,是最有利的沉积微相”的观点,改变了以往“沙一下发育远岸水下扇沉积,砂体泥质含量高,物性差”的认识,拓展了效益勘探空间。研究板桥旋转掀斜斜坡的时空演化,综合分析构造、沉积、烃源岩、油源断层“四元耦合”关系,创新建立“源--势联合控制多层系构造-岩性油气藏叠置发育”的油气分布模式。首次在大港探区开展全区带以五级层序为单元的构造工业化制图、沉积微相精细成图、砂体雕刻及岩性油气藏立体评价,并以“一个岩性变化带就是一个油气富集带”的勘探理念指导整体部署井位28口,一举改变了板桥地区多年“构造找油,零星布井”的局面,多口井获百吨高产,发现千万吨级规模效益储量区,当年建成生产能力3万吨,经济效益显著,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重要成果二等奖,创新形成高勘探程度区岩性油气藏精细评价技术系列,指导相似地区研究。工作中首次践行预探评价产能协同工作方法,建设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提高了增储建产效率,成为大港油田科研生产一体化、增储建产协同研究的典范。

7)瞄准被两大湖泛期泥岩盖层封闭的中、深层两大含气系统,细化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明确“源内富集,有利相带高产”的规律,落实4个深层天然气有利目标区带,为歧口凹陷大中型气田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8)首次明确歧北低斜坡“受南北两大物源控制,生油层与致密储层交互叠置、大面积接触,自生自储,2油组上砂组致密油发育”;深化沙一下致密砂岩储层研究,总结储层致密化因素,建立源储一体、叠加含油连片的连续型致密油成藏模式;宏观地质研究与沉积微相、精细单砂体描述相结合,精细刻画致密油“甜点区”,指导水平井优选;创新深层水平井轨迹多点控制设计,提高了油层钻遇率,致密油水平井多段压裂试油成功。

9)创建了盆缘断阶式斜坡区构造脊连续成藏模式。分析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立体输导体系,首次明确埕北断坡3条南北延伸的优势运移构造脊,明确“盆缘断阶式斜坡区构造脊连续成藏,多层系超剥带、构造带、岩性带油藏序列分布,铲式断裂、走滑断裂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优势砂体组合控制油气高产”,采用五级层序相控优势储层预测技术,指导发现了庄171011618、埕北17101、张海171014口百吨高产井。

10)构建北大港构造东翼帚状断裂带优势断砂组合控藏模式。瞄准成熟区内新层系,提出沙一上侧向物源供砂、主砂体南北向带状展布,砂岩叠置尖灭的沉积模式,构建主油源断裂+砂体联合控藏,主砂体富集高产的油气成藏模式。应用砂体透视描述技术落实主砂体,指导发现港17104首口超200方自喷高产井,老区发现千万吨级规模新的建产层系。

11)创新提出歧北斜坡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沿古凹槽展布,构建高油低气,构造岩性气藏有序分布,沿断裂带整体含气的成藏模式,形成深层优势储层预测及含气检测技术系列,歧北1701获得高产,形成百亿方规模天然气储量区。

面对持续低油价的挑战,通过创新地质认识,寻求预探突破与新发现,实现成熟区中浅层规模效益增储与高效建产。按照不可动不探明,无效益不升级的原则,实施增储建产一体化,发现板桥、刘官庄、东关等310万吨级及官1608、庄1710135万吨级整装效益产能区块,新建产能60万吨,为大港油田的增储及稳产做出巨大贡献。

3、苦练内功,增强素质,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创新的根本在人,关键在人才。作为科研带头人及勘探路主管领导,韩国猛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通过传、帮、带,形成“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专家——技术骨干”四个梯次的人才链条,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4、竭忠尽智,昂扬奋进,无限延伸生命的宽度

知识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古往今来,征战疆场的将帅能征善战,首先要有独当万夫之勇的本领。从燕赵大地到渤海之滨,韩国猛在大港油田勘探领域已经研究了20年,在地质理论上,他认为多物源砂体横向变化大,油气藏类型多,成藏控制因素复杂一些难题犹如一道道关卡,困扰和阻碍着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加之漫长的地史演化过程,油气地质规律复杂,储层变化大,沉积类型变化快,埋藏深,物性差等,都成了制约勘探的主要因素。韩国猛说过:如果头脑中没有系统的构造图,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工作如瞎子摸象。对每个区带的评价,韩国猛和他的同事的每一根神经都是紧绷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坐标,一组数据,韩国猛都如履薄冰。他夜以继日地伏在电脑及对比桌边,遍阅了大港油田诸多原始地质资料,同时,在油源对比、构造解释、层序地层学、测井评价、地质综合评价、各种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贪婪地吸纳着前沿知识,不断充实着自己。他通过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章的学习及周边油田的调研,进行对比,吸取成功经验及先进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法,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及复杂的地质情况,他每天与工作站、钻井资料为伴,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个晚上不休息。长期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他经常面对椅子背,跪着工作,站起时腰都直不起来。看到同事惊讶的目光,他平静地说:“这个不算什么,我有时整个晚上都要趴着睡觉,连侧身都不敢,疼。”直到今天,他也没有顾上看病。

鲜花、掌声、成果和突破,是韩国猛用心血和汗水拼打出来的,是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成就的。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勇士,在大港油田这片苍茫的“油海”中不断的冲刺着,不断地收获着。“我热爱大港油田,热爱我崇高的职业。”韩国猛解释,“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靠着开拓创新使企业得到无限发展的同时,可使自己生命的宽度无限延伸。”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地质学会    技术支持:天津市地勘院天地数字地理信息开发中心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20号    电话:(022)23678395    邮箱:tjsdzxh2017@126.com
津ICP备19011918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922号